回执有4种写法,是当年孔乙己先生用以炫耀的知识,只是可惜这知识与汤馄香豆吃的孩子们无疑与他自己也是无意。即便是我这个跟蚊子打了30年交道的文化人,至今尚不清楚那4种写法,却也并不觉得怎样遗憾。而且我也不会去研究如何写。
在我的世界里只有两件事,读书与赚钱,赚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更好的赚钱,如果要活生生的加上其他事情,大概就是有了足够的财富过后,带着家人欣赏世界。
我目前的一切经历都集中在做企业上面,我认为做企业简直极度好玩。
我们经常在电视台看到这种知识考题,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这是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的一道文化考核题,要参赛歌手解答,由某学者蒋平以前读小学的时候总是觉得能回答成这些问题的人很牛,现在我却觉得这样的人是白痴,而且这种问题能回答出来,根本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是优秀的人,反而误导了我们这些小学生,认为应该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有时候还打击了我们小学生幼小的心灵,认为自己很无能,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不知某学者作何感想,反正我看了这一题,只是感到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至于讲评,我想倘若换了我,我会告诉那位歌手,这个问题只需从事环境工作的专业人士知道即可,而且也算不上什么文化考核。因此你作为歌手不知道也罢,是不应该扣分的。
至于大赛的其他文化考核题,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都是谁?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谁的诗句?莘莘学子是什么意思?某某结合时在巴黎确定一类,虽然不能说与文化无关,但对于歌手来说,不知道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些已经成了名的大哥厂家,请他们也来答答试试,你总不能因此而指责他们没文化。
不客气的说,倘若让我来出题,一出就这类考题,来考考这大赛的出题人,我要是不把他们个个烤的汗流浃背,很无地缝可钻。就算我小时候那几天书白念了,因为一这种提的偶然性太大,回答正确的几率本来就不高。二这种题对于许多从事其他特定专业的人来说,他们平时根本就没有必要注意。三最重要的是这种题的答对与否并不能反映答题人的文化素质。
由此我们便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把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统统的塞进自己的大脑,如无必要无可能,那么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取舍和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两个部分来组成,一般基础知识和混饭吃的特定专业知识,但我却认为还有一个第三,而且第三要比前面的两个部分更加重要。对于一般基础知识和特定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创造的能力,以及区分出来那些知识是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的知识,我们就不要去学它了。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什么都知道,却混不好社会。Go for。就是因为他们满脑子学的都是不能赚钱的知识。
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在中国自古以来,咱们就特别重视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却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我们自己来讲,我判断一个知识有没有用?想一想知识能否帮我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帮我更好的经营企业,或者是提升我的修养。凡是做不到这几点的知识,于我来说通通是毫无意义的知识。不学也罢,希望能对各位创业者老板有所启发。
发表评论